为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由学院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4支“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别赴峨山、元江、墨江和西双版纳等地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七彩假期”基层服务践行团
由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组建的“七彩假期”基层服务践行团到昆明市官渡区关锁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10天“七彩假期、护童筑梦、情暖官渡”社会实践活动。基层服务践行团结合小学生特点,积极发挥各团学组织专长,依托“团团陪伴·助力双减”活动载体,开展专题学习、科普研学、素质拓展、汇报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陪伴官渡区关锁中心小学80余名随迁儿童度过了精彩有趣的七彩假期。通过给学生和家长发放线上线下调查问卷,了解随迁儿童现状、问题、难题,与矣六街道团工委和关锁中心小学师生座谈共同探讨大学生助力随迁儿童学习成长的途径,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提升了个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唱响非遗乡音乡情”中华文化传承团
由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组建的中华文化传承团前往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唱响非遗乡音乡情”社会实践活动。中华文化传承团踏入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文化馆,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感受哈尼族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走访了墨江文庙和烈士纪念碑、墨江人民反蒋自卫指挥部旧址和庾家老宅,了解了墨江地区在近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人民群众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英勇斗争;参观了碧约阿依蔡凤英工作室,学习哈尼传统刺绣;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国防教育主题宣讲和民族歌舞讲述会;来到克曼村,观看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牛皮大鼓舞;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克曼村村负责人及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会。本次活动,让团队成员们领略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深刻体验了哈尼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引领青年大学生秉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民族团结实践团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中老铁路沿线民族文化交融实践团前往峨山、元江、墨江和西双版纳等地铁路站点和民族村落,调查中老铁路沿线站点文化对民族文化传播力的影响效果。团队成员参观了峨山县博物馆,了解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灿烂成就;在峨山站、元江站、墨江站和西双版纳站,对外来游客和周边居民进行了铁路站点文化与民族知识关系的相关调研;在墨江县文武镇安益村茅草地小组,向村民们宣传了铁路知识和民族文化,帮助村民如何使用“12306”在线上购买火车票。通过中老铁路“一站一景”和相关民族地区与博物馆的实践调研,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与风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铁路在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交融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明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对于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昆铁幸福观察团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昆铁幸福观察团”深入西双版纳多个边境村落,开展“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观察团成员在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边境村落包括关累镇勐远城子村,勐腊镇曼旦村、会龙村,磨憨口岸及周边磨整村、磨站村、尚岗村,勐仑镇城子村,深入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详细了解了西双版纳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各项举措,深刻认识到了中老铁路开通对边境村寨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显著成效。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青春正当时,要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积极参与祖国的建设事业,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